看似新奇无害,苗阜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是它们的惯用伎俩;警惕,禁毒大使苗阜一旦吸毒,向新型毒品说“不”
“它们形态各异,五彩斑斓,看似新奇无害,实则慢慢侵蚀灵魂、毒害身心。伪装,是它们的惯用伎俩;警惕,是我们的御敌之术……”在“6·26”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全国青联委员、著名相声演员苗阜,作为陕西省禁毒委的公益大使,通过宣传片向新型毒品说“不”。
对于最近文娱圈接连发生的好几起明星艺人吸毒被警方行政拘留的事件,苗阜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演员作为公众人物,在引领社会风潮的同时,也要洁身自好,一旦吸毒,不仅演艺前途尽毁,也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针对一些圈内人士称吸毒能激发创作灵感的言论,苗阜痛批这是无稽之谈,给自己找借口。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由陕西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和西安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联合拍摄制作的禁毒公益宣传片里,苗阜出任形象大使。
该片以震撼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变换充满张力的画面,揭示了新型毒品的美丽的外表、罪恶的本质,警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要远离毒品诱惑。“毒品是绝望和死亡的代名词,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更应该警惕新型毒品,拒绝毒品诱惑,享受无毒青春。”宣传片中,苗阜如此倡议道。
2019年,苗阜为北京做禁毒代言人,曾到北京戒毒所采风好几天。“我跟那些戒毒学员聊天,了解他们的吸毒史,他们也很悔恨。其中有些学员年轻时不懂事儿,想尝试一些新鲜刺激的事物;还有一些人是被身边的环境所影响,被拉下水,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苗阜介绍,他还将戒毒所里采集到的素材编创成三部小品,经过艺术加工搬上舞台,并邀请他们一同来演出,触动了他们内心深处最敏感的神经,引发了共鸣,取得了很不错的反响效果和教育感化意义。
那么,如何铲除文娱圈的一些吸毒乱象,为文艺生态环境留一方净土呢?对此,苗阜称,他在中国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委员会担任委员。这几年,文联出台了一些针对违反公俗良序的劣迹艺人的约束措施,包括禁止其演出和禁止其作品参评等。此外,还要加强正面教育引导,开出负面清单,坚决抵制和批驳文艺领域各类不良倾向和不正之风等。
链接
《飓风行动·围猎》聚焦扫毒 尽量避写卧底情节
由中国作协会员、作家丁一鹤最新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飓风行动·围猎》近日首发,全景式地反映广东警察的禁毒故事。
丁一鹤三年前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退休,为此书他三年来曾五下广东采访,沿着广州、佛山、珠海、深圳、陆丰、汕头这条线路像用篦子梳头一样来回篦过五遍,唯恐遗漏任何细节。他和很多被采访对象在多次的接触过程中,成了心心念念甚至无话不谈的好兄弟、老朋友。
丁一鹤介绍,在《飓风行动》中,他放弃了准确塑造人物。之所以如此,是法制题材纪实作品的特殊要求,有些残酷的现实只能点到为止。“比如,最初这部作品的名字叫《飓风行动之围猎》,意在描写警察用法律的正义在围猎毒枭的同时,毒枭也在用金钱的武器围猎执法人员。但写作到最后发现,不适合在报告文学中去渲染那些曾经满腔英雄热血却不幸成为猎物的警察兄弟。”
创作过程中,丁一鹤曾多次采访过一位公安局长。多年前,这位局长为了保护战友受伤后落下终身残疾,担任禁毒支队长后在禁毒战场上屡破大案要案。“他是我心目中独一无二的铁血英雄,但在这部作品中,关于他的文字加起来也不过区区200字,很容易被读者忽视。不是我不想写他,是他坚决不让我写,只让我写他的兄弟们。”丁一鹤说。
在影视作品中,禁毒总是与枪战、卧底等情节紧密相关,但在本书中,丁一鹤尽量避开不写卧底的情节,万不得已时也只是点到为止。不是不想写,是怕写出来之后,警察兄弟们会被疯狂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