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凡这个大情圣给女神拍照从房顶摔下,而是必答题。摇身一变成为消防员
聊天无外乎:要钱、代取快递、转发学校通知。快考试时加一项新内容:考试紧张怎么办?名次下滑怎么办?这时我就从取款机、店小二,摇身一变成为消防员
暑期档关于高中生题材的影视剧霸屏,《带着爸爸去留学》里讲的是不挤国内高考的留学生故事,《少年派》和《小欢喜》讲的是在国内厮杀的学霸和学渣的故事。电视剧的看点都在学渣身上,方一凡这个大情圣给女神拍照从房顶摔下,为搬家给表哥偷喂安眠药,拒接妈妈电话,林妙妙用成绩换钞票、靠直播挣钱养家的歪理论、装病逃学的伎俩……
钱三一和林妙妙,林磊儿和方一凡,学霸和学渣对决,你选哪一个?但生活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我家抽中是小学渣一枚,因此我家天天上演自制悲喜交集电视剧。
我家这个小同志目前已荣升为高中生,这一路走来,够编上40集电视剧了。初中叛逆时像个小妖怪,凭着胸口一个“勇”字,左冲右突,一再试探我的底线,给我出尽难题,弄得我疲于应对。她发出过天问:“学习到底为什么?”可见迷失到什么地步。我在失望、绝望间被反复蹂躏,一再调整对她的期望值,养娃的美好幻想从云端跌到谷底。
中考以一分之差,和心心念念的外国语失之交臂,她委屈屈地打起铺盖卷去了另一
所学校,这才有了些许的挫败感,以前的大考小考,被批评或者被表扬,都不算事。
老话讲“一岁年纪一岁心”,高中后不久她对我说,“以前你为我的学习操碎了心,现在我也为我的学习操碎了心,唉!我的那点分数哦。”看她一本正经发愁的样子,惊呆、惊喜了我,说这话的是两年前发出天问“学习到底为什么”的那个小孩吗?
像林妙妙和方一凡一样,除了学习,她在生活中还是个有趣可爱的孩子。她被舍友评为宿舍的舍宠,平时也少不了和宿管阿姨斗智斗勇,熄灯后躺床上刷牙,和舍友挤一张床上聊天,和隔壁宿舍手指敲墙传递信息:“两长一短”晚安,“两短一长”早安,“三长”安静点。为防止暖水瓶走失,她在暖水瓶身上写下密密麻麻“咒语”,有时是政治题,有时是《出师表》。硬生生地把枯燥的高中生活加工成富有浓郁人文色彩的文艺片。
住校生活清规戒律甚多,她返校时明明千般不舍、万般不愿,还是理智地收拾行李,临走前挤到我身边,挎住我一条胳膊,“抽抽噎噎”地开始她的表演:“妈妈,我可爱学习了呐!学习让我进步……”顺嘴背出一串时政名词,这个娱乐至上的小孩,小大人一样下载了新闻app,读起了政论文章。
这蒸蒸日上的喜人态势,那么我烂尾的帝国大厦可以继续垒了吧?
但还是心有余悸,时刻提防她反水。她住校,我在家也 “住校”,要等她熄灯了才敢合眼,等她每晚十点晚自习后来聊。
聊天无外乎:要钱、代取快递、转发学校通知。快考试时加一项新内容:考试紧张怎么办?名次下滑怎么办?这时我就从取款机、店小二,摇身一变成为消防员,绞尽脑汁安慰她。至亲骨肉,我掏给她的全是干货,先把实操方法论简单粗暴地扔过去,常用句式是“你该……”浓缩的全是我的人生精华。无效时再笨拙地“安利”:“没事的,努力总有回报。”可每次说到我手指发抖、口吐白沫、上气不接下气地败下阵来,那边还是只发来一个哭脸,再说下去我都想骂娘了。但能跟我讨论一下学习,虽然是学习周边,我也算是烧了高香。
家长做到高中这个段位,差不多都修成一尊佛了。初养孩子时,谁不觉得自家孩子聪明可爱、天赋异禀、文曲星下凡,等纳入考核体系后,“人生识字忧患始”,压力如影随形,在考试中马失前蹄或者凯歌高奏,谱写一个家庭的情绪基调。十年寒窗苦读+青春期+更年期的高难度组合,堪称灾难片,每天都在上演生死线。
和孩子共同成长,既要做到人权平等,又要保持有俯视、指导、提携的能力,随时洞察她的小心思,还要有甘愿折回去陪跑的宽容态度,不管你是曾经的学霸还是学渣,统统被逼成教育家。
影视剧的戏剧冲突部分有些观众可能觉得很假,但养过孩子的却能更容易找到共鸣,“初闻不知曲中意,懂时已是曲中人”,那些硬核不懂的,不是不懂,只是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