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只有用诚实的劳动才能换来人们信任的道理。在教学时通过研读让学生感悟真情、回味真情、真情的回报课件体验真情、让课堂充满浓浓的真情。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材
教学内容: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3年级下册。
教材说明:
课文讲述了一个9岁孩子为了帮助家里挣钱,给一家报社送报纸,因为他诚实认真,取得订户的信任并得到真诚回报的故事。说明只有用诚实的劳动才能换来人们信任的道理。
设计思路与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着重让学生经历阅读的过程,以“真情” “回报”这两条主线贯穿学习的始终,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本节课设计力求让课堂成为真诚对话的生命殿堂,以自主感悟、互动交流、升华情感、积累内化的脉络进行学习,使学生经历阅读的亲近、内化、超越的过程,感受与文本对话的充实。这篇课文虽然语言平实,但课文中洋溢着浓浓的真情着实令人感动。在教学时通过研读让学生感悟真情、回味真情、体验真情、让课堂充满浓浓的真情。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真情。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会写12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学文使学生懂得:付出了诚实的劳动,必定会得到真情的回报。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收集关于圣诞节的资料;教学插图。
教学时间: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设疑引入
1.在生活中,我们免不了要互相帮助,在中国古代就有过这样的话:人贵在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5课《真情的回报》。
2.板书课题。指导读题,并根据题目设问、质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怎样读好课题呢?
师:真情——的回报(突出真情) 真情的付出得到真情的——回报(突出回报。)
师:根据题目的朗读,你头脑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指名质疑。
3.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以确立研读主题。
(1)谁对谁付出了真情?(2)谁对谁给予了“回报”?
【点评】:
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课题,引出这两条贯穿课文的线索。凭着 “线”,就可以把课文中的“珠”(富含思想和情感的语言文字)串起来,达到“一线串珠”的目的。
二、走进文本,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围绕这两个问题,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注意要把课文读正确,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不懂的地方可以在书中做上记号。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文中谁对谁付出了真情,谁又对谁给予了回报?(指名回答。)
【点评】:
语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我们所要做的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和激励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利于学生在读书时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利于突出课文重点,突破课文难点。
三、立足“真情”,感悟体验
“我”的真情体现在哪?订户又给予“我”怎样的回报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找到后,在小组内有感情地读给同学听。
1.同学汇报。“我”的真情表现在哪儿?
(1)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从这里看出“我”送报时是那样的诚心诚意。你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到“我”送报时的那份诚意呢?
(2)学生说出“我”从来没有把报纸扔到客户门口的“绝活”。讨论:“绝活”这个词明白吗? 你能想象一下,别的邮递员是怎样施展这个“绝活”的吗?(指名学生做相关的动作甩、扔、抛……)
(3)“我”是怎么做的?(依旧……依旧……)
学生抓住含有“两个依旧”的句子。
“两个依旧”说明什么?让学生边读边体会。
(哦,原来“我”的真情就表现在不管是骑车送报还是肩挎大包步行送报,不管是风和日丽还是风雨交加,也不管是盛夏酷暑还是三九严寒,“我”都坚持认真负责地把报纸送到订户家里。“我”一直是怀着真诚的感情来送报的。“我”一直是诚实劳动的。)
(4)请大家怀着这份真诚的感情来读这句话。(教师指导朗读。)
2. “我”的真情感动着订户,那么“订户”对我的真情又是什么呢?
学生汇报。
(1)从第二自然段中体会。“对我非常客气”;推荐新订户;从36家增加到59家。从数字的变化你读懂了什么?(“我”的付出,得到了订户们真情的回报)能把你的感受到的读出来吗?
(2)还从哪能看出来订户对“我”的真情?学生从3、4、5自然段中体会。
“总能给我一笔相当的小费。送圣诞礼物。”他们之前的情谊多么让人感动。
①当“我”去收报费的时候,走了一家又一家……能读出“我”当时焦急的心情吗?“我几乎是被基尔恩先生一下子拉进去的。”体会读出那种惊喜。
②出示第五自然段。
“只见满满的一屋人……一个鼓鼓的邮袋里装满了五颜六色的信封。”
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想想此时的“我”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请你带着这份感情再来读读这部分。
3.订户为什么要送给“我”这么丰厚的礼物呢?
(真情得到了回报。)(“我”家境的贫寒。)
学习第一自然段。
在如此穷困的情况下,“我”人穷志不短,依靠诚实的劳动来挣钱为爸爸分忧。
4. 同学们,现在,如果你是59个订户中的一员,你会在圣诞卡上对“我”写些什么样的祝福语?(你是个诚实、懂事、孝顺……的孩子,我们都很喜欢你;谢谢你诚实的劳动,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关怀你、帮助你……)
5.从订户对“我”的回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订户对“我”的“回报”是随着“我”的“真情”的不断付出、对“我”了解的不断加深而逐步丰厚的。
6.聆听着这么多善良人们的美好祝愿,“我”目瞪口呆,不知道说什么好。假如你是送报的孩子,此时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请你融入你的真情再来读读最让你感动的部分。
【点评】: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手法。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这种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 作画是如此,语文教学要讲究“留白”艺术,巧妙地利用文本中的留白,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思绪,进入文本,重视“留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7.小结:这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关怀的一片“真情”。那么当初“我”在真情付出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要得到回报呢?
“我”真情的付出,并没有想到要得到回报,而“我”却得到了订户们丰厚的回报。这使“我”永远记住了——只有诚实的劳动,才能换来难忘的关怀与爱意。
【点评】:
语言是极富弹性和张力的,语文课堂不能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应当是“生命的对话”,是主观的感受,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通过让学生围绕两条主线研读课文,从课文中汲取相关的有效信息,同时唤起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在真诚的对话和交流中,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感悟真情、体验真情,加深对文本的升华。
四、超越文本,倾吐真情。
1. 体验真情:同学们,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请你结合实际谈一谈。
2. 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句话,永远把它记在心中。
3. 学到这儿,大家一定感慨万分!我希望同学们把自己心中的想法用一两句精炼的语句写下来,在后面写上你的名字,这就是你的小名人名言,也可以把它当作你的座右铭。
请大家大声地把自己的名言读一读,这是你的名言,请你永远地记住它,让它成为你人生的坐标。
【总评】:
“言有尽而意未尽”往往是一篇课文审美价值的体现。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于言而动于情,以自己的知识贮存、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和审美情操丰富课文的意蕴,这是阅读的再创造活动。在课文戛然而止时,学生的情致却意犹未尽,情感积累正逐步地增强,这时让学生尽情地表达,学生的激情在自由表达中得以彰显。
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读书感受、感悟,更注重情感体验和积累,目的就是要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强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力。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品味、创造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功感,内化了文本语言,又生成情感,使课堂真情四溢,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