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而使我有了写出此文的念头。于是亦有相对的障碍。例如谦逊、紫微与探索人生仁爱、平等、布施等等,没事的时候在家翻翻佛教典籍什么的,那便要依赖老师的教导来去除这些由
我这几个月来,没事的时候在家翻翻佛教典籍什么的,希望以此找到心里的一些困惑的答案。我敬阅了一部密乘宁玛派的著作,有一些讲述上师、本尊和修行者三者之间的微妙互动关系的文字,让我颇有感悟,从而使我有了写出此文的念头。
各类术数﹝以下简称术数﹞、教授各类术数的老师﹝以下简称老师﹞,与研究各类术数者﹝以下简称研究者﹞其实是一个三角关系。术数和老师都是唤起研究者内心醒觉的力量条件,我们在研究术数之时,必然会面对一些危机或障碍,那便要依赖老师的教导来去除这些由业因形成的障碍和由自己虚妄意念所产生的障蔽。因为研究术数其实也在激发内心的潜力,善的、恶的,也会一并出现,既然产生了内心的觉悟,于是亦有相对的障碍。所以,必须跟从老师,得到正确导引,这样去研究术数便能得到有效的成果。假如在研究或运用术数的障碍上处理不当,甚至从错误的出发点去研究或运用术数,祇会为研究者带来不幸。
术数在研究上的心理障碍其实很易克服,既然是心理上的障碍,应首先去除自我中心,例如谦逊、仁爱、平等、布施等等,都能过滤大部分在术数研究上的心理障碍。
想要在术数上,以至人生上得到成就,研究者必须首先具备信心、纯洁、谦虚、自我克制、接受规劝、大公无私和智慧﹝释尊在菩提树下证得的七种法宝﹞。值得留意的是,释尊的七种法宝是顺序排列的。
人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以不二之志去除恶念、恶习和恶业,从而得到纯洁无垢之心,当自心一片坦然,其人之性情以至待人处事便自然而然的浮露谦虚。释尊认为这样还未足够。
人尚要时刻维持自我克制,能够接受规劝,恒常以大公无私之心行事处世。惟有做到先前六项,人最后方能获得智慧。
反观现在多少钻研术数的大师们,当中到底有几人真具智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