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论的作答时,而论述写作题的论点和根本对策思路也都源自材料,不作提炼即忌不对材料作概括总结,申论答题技巧万能八条匆忙下笔即忌不看材料,希望能够给广大的考生带来
忌不看申论材料,匆忙下笔即忌不看材料,或只是简单的阅读完材料就匆忙作答。申论的给定材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没有任何一则材料是脱离这个整体存在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申论的作答时,一定不能脱离整个材料,要仔细把握住材料的核心思想和整体脉络。报考者需要明白,给定材料就是申论考试作答的依据,贯穿于申论作答的始终。总体来说,在归纳概括题部分,答案全都来自材料。所提对策的可行性、针对性也是对材料而言的,而综合分析题所提到的言论或现象都已经包含在材料里,而论述写作题的论点和根本对策思路也都源自材料,论证更是要充分利用材料来论证。通过对以上各题型的分析,申论考试取得成功的关键就是”用材料说话”。根据阅卷的经验来看,如果没有把三成熟的材料通过消化加热到八成熟或九成熟,那么即使你具有作家的书面表达能力,也不可能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这是因为申论考题的答案往往都来自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而不是完全脱离材料的自由发挥。
忌照抄材料,不作提炼即忌不对材料作概括总结,直接照搬照抄。这与第一条刚好相反,很多报考者在作答时只是把给定材料东拼西凑,原封不动地抄写一遍。由于申论考试考查的是报考者的概括总结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因此必须用自己的话来阐述给定材料的涵义。在表达时一定要注意使用比较正规的政治表述方式。
忌心态不正,观点偏激即忌心态不正,写作时观点偏激。有的报考者对事物和问题的习惯性思维和判断过于片面,以致答题时提出过激的观点和举措,或立场不公正,只代表问题的一方说话,不能客观公正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
忌脱离申论材料,随意跑题即忌脱离给定申论材料,一是指假设前提答题,二是指在申论答题时前后主题相互脱离。这种情况在报考者对第一题(概述主要问题或主要事实)和第二题(提出解决方案)作答时尤为常见,特别是在提出方案时,常有报考者大列”如果有什么情况发生,就怎么办”、”如若这样不行,就那样处之”的措施,脱离材料中所蕴藏的既定主题的要求,假设种种前提,看似考虑周全,实则未得要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脱离题干所设定的身份答题。一般而言,申论试卷所要求报考者提出和解决的问题属于政府职能部门的一般性工作问题。其主要考查的是报考者是否具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而不是强调某一具体专业或某一岗位的独特的专业化知识。在实际作答中,很多报考者往往习惯于自身角色,无视考题要求,撇开虚拟身份,着力于自身长期实践的工作或专长,以实击虚,导致自身定位不准确,其结果往往是自我感觉良好,但实际上却相去甚远。
忌层次模糊,逻辑混乱即忌报考者作答主题不明,内容繁杂,层次模糊不清,逻辑混乱,系统性不强。部分报考者不能有效立足于整体思维,谋篇布局,分析材料时分不清主次、轻重、缓急;或者概述问题不集中,陷入零散的材料中,有一个算一个,蜻蜓点水,面面俱到,抓不住要害;或者陈列方案时,没有系统,层次不清,逻辑混乱;或者论证方案时,取小舍大,舍本逐末。整个作答前后杂乱,不能抓住既定主题,一以贯之。
忌论述虚华,脱离实际即忌对主要问题的判断不透彻,不能抓住问题的根源,找到其症结所在。文章堆满了不能解决问题的华丽辞章,对问题概述模糊不清;分析问题空谈阔论,语焉不详;所提对策泛泛而谈,脱离实际,缺乏可操作性;论证用词华丽,冗杂不实。总之,这样的作答是游走于要害之外。
忌不顾数字,肆意作答 即忌不顾题干字数要求,随意作答。申论考试往往对作答字数有“200字左右”、“不超过200字”、“不少于400字”的等具体要求,如2009年中央、国家申论题目自述要求出现五个“不超过”,一个“1000-1200字”。对于“不超过”或者是“上绝对限、下相对限”------上下都先,如不超过300字,300字为绝对,超过则会扣分。270-280为相对字数,不能太少。对于“1000-1200字”的要求也是上下都限,如1000-1200字之间,前后数字即为“限”。报考者一定要严格按要求作答。(并且2012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出现了一样重大的变化,就是在答题卡上的字数限定的很严格,比如说,国考地市级申论的第一题,规定字数为150字,答题卡上的字数上限即为150字,所以,国考越来越重视考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或者说是更加严格)。
字迹潦草,卷面杂乱 即忌不重书写,字迹潦草,卷面混乱。中政申论(http://)的阅卷老师首先看到的是报考者的卷面和字体等宏观情况,因此,一张整洁的卷面和美观的字体首先会让阅卷老师有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会有很舒服的心里感觉,可能会不知不觉的打高分。况且,作为公务员写的文章将来是要呈给上级领导看的,整洁美观的字体也体现了对领导的尊重。所以报考者还应该练练字,即使做不到漂亮美观,但至少也要清晰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