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还是会持续的出现高温干燥少雨的这种天气,立秋不是秋但在实际生活中,处暑才是秋老百姓会根据传统的习俗来判断。四季的划分是根据天象气候的变化以及万物
四季的划分是根据天象气候的变化以及万物生长的规律进行的划分,所以在立秋为起点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气温从炎热逐渐的往秋凉方向过度,这是天体运动的结果,也是大自然的规律。
立秋不是秋,处暑才是秋
立秋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还是会持续的出现高温干燥少雨的这种天气,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来说,干燥少雨反而更利于农民的收成,农作物不会被水泡坏,也可以更方便收割,所以在民间才有立秋不是秋,过了处暑才是秋这种说法。立秋节气以后,就标志着秋天的到来。但在实际生活中,严格意义上的秋天,并没有随着立秋的到来而出现,真正的秋风萧瑟天气,要等到处暑节气之后才会出现。
立秋习俗
立秋前后的雨水有很明显的变化,而这个时候的降雨量又会对农作物的收成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立秋前后,老百姓会根据传统的习俗来判断。宿迁老百姓要在立秋前后用容器装满水,容器的大小要一样,然后称重。如果装的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在淮安,湖上渔民也有立秋称水之习,根据水质轻重,推测秋水涨落,水重则是不祥之兆,旧有秋水涨,卖渔网之说。
立秋的俗语
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立秋下雨,百日无霜。立秋十日遍地红。立秋十八日,寸草结籽粒。立秋锄晚田,地松籽粒满。立秋温不降,庄稼长得强。棉田再旱,不能漫灌。立秋十日割早黍,处暑三日无青穆。立秋十八日,寸草结籽粒。晚田晚田,三日两遍。立了秋,哪里有雨哪里收。昼夜温差大,有利籽粒发。边心全部捋,四门落上锁。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雷打秋,冬半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