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自清孙家鼐等编,表的影子就落在圭上,北回归线地区会出现“立竿无影”奇景。除了热古人测量的方法是“立竿见影”,夏至的这些你还知道吗直直竖立的杆子叫“表”,就是一
早在公元前7世纪,先民们就通过观测日影,确定了夏至节气。
古人测量的方法是“立竿见影”,即在地上竖一根竿子,在正午时测量其影子的长度。这也就是最简单、最古老的测天仪器——圭表。
《夏至致日图》,引自清孙家鼐等编《钦定书经图说》,清光绪三十一年内府刊本。图绘羲叔(上古时代主南方之官)受帝尧之命,于夏至日用土圭测表影,以确定夏至的时间
圭表由两部分组成,直直竖立的杆子叫“表”,平放的尺子称“圭”。圭沿南北方向放置,上面带有刻度。
正午时分,表的影子就落在圭上,每天正午时的表影长度都不一样。古人将一年中表影最短的一天定为夏至,表影最长的一天定为冬至。而两个夏至,或两个冬至之间的时间,就是一年了。
夏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且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北回归线地区会出现“立竿无影”奇景。过了夏至这天,太阳的直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也就逐渐变短了。
夏至: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三庚入伏是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这就是所谓的“三伏”。三伏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这是因为逐渐夜短昼长,阳光接近直射。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时间有10天,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