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的时间里,深夜有江湖而且翻车,食堂不易安放梁家辉26岁即凭借中的咸丰皇帝获得第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共20集,版权卖到手软;争相翻拍诱惑力巨大,银
《深夜食堂》是一个完美阐释“以量取胜”和“南橘北枳”的ip。
原产日本,治愈系连载漫画出身的《深夜食堂》,2009年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后名声大噪,10年的时间里,电视剧拍摄了5季共50集(最新一季待播)、电影也拍摄了两部。2015年,韩国翻拍了同名电视剧,共20集,影响力可谓石沉大海。到了中国,2017年黄磊主演的《深夜食堂》群星璀璨,一口气拍了36集,每集时长几乎是原版的翻倍。结果是他们不仅翻拍,而且翻车,豆瓣2.8的评分是一个差不多要让主创提头来见的成绩。
《深夜食堂》仿佛被施了魔咒,日本原版生产力旺盛,版权卖到手软;争相翻拍诱惑力巨大,却总也做不好本土驯化,陷入愈挫愈勇、愈勇愈挫的怪圈。
尽管早就秉持“对《深夜食堂》最好的爱就是不要再翻拍”的观点,这次我还是努力放下成见,用平常心来对待梁家辉为这个神奇ip的大家庭带来的新成员。
作为演员,梁家辉26岁即凭借《垂帘听政》中的咸丰皇帝获得第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不难看出他的天赋。其后他历经浮沉,从影30多年,银幕形象多变,塑造了一系列经典,足以证明演员梁家辉的实力。但“演而优则导”从来只能是一个结果,而不是一种逻辑。好演员未必能做好导演,反之亦然。因此在观影之前,我没有任何期待,在心里给他的导演处女作留出了足够的缓冲空间,看完反而觉得有些出乎意料。
梁家辉的《深夜食堂》开在上海,大城市的某个僻静角落符合原版的位置设定。片中故事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原版人物故事基础上的一种杂糅和提炼,其中有功有过,好的人物故事里也不免瑕疵,但我认为整体是及格线以上的。例如莲姐母子的故事,对应了原版中的母子故事和拳手的爱情故事,情节丰富更符合电影的体量,虽然开源从陪练到击败业界前辈,成绩过于传奇,莲姐和裁缝“老克勒”的爱情也缺少一点铺垫,但故事总体是流畅、走心的。
再比如思思和唐宋的故事,虽然很简单常见,但没有拍成那些扑街的矫情都市爱情剧,有情感火花的耀眼。不过,当越来越多人诟病这两个湖南人在上海对着一盘蛋饼思乡不科学,也的确切中了这部电影的问题:美食的薄弱。
我相信之前对《深夜食堂》的每次翻拍,创作者的初衷都很美丽,把美食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张通行证,并且对本国的特色美食和宵夜文化怀有一种“谁不说俺家乡好”的自信和表达欲。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原版《深夜食堂》的成功其实在于,它不仅很“日本”,还巧妙地把美食做成了打开人内心深处的一张门禁卡,轻松实现了跨文化传播。它用障眼法让你以为看到的是美食的自然属性,实际上呈现的却是经过社会属性精心包装的一种美食的幻象,你用眼睛去吃的并不是饭菜,而是有笑有泪的故事,甚至是某人的一生,岂有不好吃的道理?
这一次,梁家辉没有拍好自然属性的美食之美,有的食物选取也不够贴切,但本土化不是食物本土化这么简单,最重要的还是人,也就是有没有人和故事来赋予食物灵魂。所以片中一碗再平常不过的馄饨,因为满足了一个他乡归来的女孩对“妈妈味”的怀恋而有了暖心的温度;浪费了不少甜蜜制作的糖画版的糖藕,看起来既不美观,也不那么方便吃,但是当开源和明月隔着糖藕四目相对,开源借着回答孩子问题说出的一句“好看”,让镜头前景那个影影绰绰的蜜糖色充满意趣。
这就是为什么美食不出色,我还是认为梁家辉的《深夜食堂》整体合格的原因。除了整体完成度的考量,考究的摄影、走心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一个深夜都市的百味江湖,人们剥去了日间生活必需的坚强外壳,暴露了柔软的弱点,有失意,也有人情,梁家辉捕捉到了。这次翻拍虽然还远远够不上习得精髓的标准,但至少是目前最贴近原作精神的一次努力。
《深夜食堂》前赴后继的翻拍导致ip被过度消费,也许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宵夜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它无处安放的表达欲的不匹配。黑泽明年过80还坚信“早餐,是身体的营养;夜宵,是精神上的营养”,一旦认识到宵夜对人的勾引不是口腹之欲那么简单,人们对宵夜的爱也就不是发际线危机和养生常识可以劝退的。这种执迷理所当然应该被重视和表达。
近年来《人生一串》《宵夜江湖》这样将镜头对准夜幕下寻常市井烟火美味的纪录片从美食纪录片的大范围里开辟了自己的分支。它们不精致不端庄,白天勤勉严谨的人们在这里变得放肆,在味蕾的狂欢中享受着无可替代的畅快,其独特的感染力圈粉无数。我相信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深夜食堂,那里还有很多细碎生活的动人之处值得讲述,与其套上大ip的枷锁蹩脚地去效仿,不如从身边的故事讲起,因为不论火辣的烧烤还是清爽的汤面,最终都是人的味道。